『仰望老鷹在天空盤旋的家禽,心情大概就像我們現在一樣...。』 -by 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


望天空的敵機來回聒噪,巴黎難民們必須睡在街頭或在車廂內,他們心有不甘地想著,『為何是我們的軍隊潰敗,為何我們必須放棄自己的家業,落難他鄉?』,從這些紛亂矛盾的情緒中緊緊揪著每個人的胸膛,衍生出一股詭譎酸苦、怨懟與憤怒、虛偽與徬徨、尊貴與妥協、夢想與絕望,勾勒出戰爭浩劫所帶來的人性考驗課題。

作者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所著《法蘭西組曲》,係以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為背景,從德法開戰,到德法共治兩個時序,組成兩部分「風暴在6月」、「柔板」的故事,刻劃出戰爭之下每個人物面孔的浮生繪,也細膩描寫了兩國人民,軍裝與百姓之間的仇恨與無奈之情。



第一部分「風暴在6月」,德國納粹軍隊快速推進,佔領法國北部,造成巴黎成大批難民潮出走。戰爭後百業蕭條,物質嚴重短缺。所有逃離城市的市民,不管是有錢有勢還是貧苦的巴黎人,逃難時的恐慌不安的心境,有著相當精細寫實的心境描繪。資產階級人士中,對財富、麵包的緊抓不放、對自我身分地位的高傲,越有錢越有勢的,越怕失去所有,逃難行頭也越大,就算在敵機轟炸的逃難路上,也要注重禮節排場、注重講究享受,沒有人願意委身屈就,也因此,我們看到一輛輛裝得滿滿從孩童玩具車到鳥籠、木條鄉到洗衣籃,還有一床床墊,拼湊危疊有如壘卵的行李跟家具,混雜的人與車雍塞在城外的大小道路上緩步著,誠實地流露出活命之際,還有一種人性深怕失去一切,不肯與貧民淪為同等尊卑身分的罣礙。而戰火下的苟活性命,就在一箱箱沉重的家當間被拖延,顯得格外突兀、諷刺。


重功利的政治世家、白色象塔裡的作家、厚顏無恥的銀行家、小氣守財的資產家、神姓崇高的牧師、冷酷的感化院童、牽手扶持的老夫妻、年少氣盛的富家子弟等等,依蕾娜以簡潔清晰的人筆形象,轉達一種戰亂空襲時,同在一艘船上,人與人之際互助道德的淪喪與無助,進入郊外各農村時,每張臉孔不見勇氣和希望,只有貪婪與巧奪。對於活命的準則顯示出多樣貌階級的差異問題,特別是自私和狹隘,佔據了社經階級族群的內心,巧妙地人性攻防的情節,格外寫實與引人入勝。



第二部分「柔板」 ,則是繼續描寫德國暫時駐守法國小鎮蒲希三個月的時間,德法軍民和樂共處的小鎮生活縮影,深入探討了統治者與戰敗者之間的多重矛盾情感。1941年,德法簽訂共治條例,不再興戰,每個法國家庭均得開放德國軍人借住。容納兩種不同的文化、語言的小鎮,因為戰俘的陰影,彼此間有著無法彌補的芥蒂傷痕存在,釋出表面善意的默契背後,更是混合了恐懼與尊敬、厭惡與好奇的微妙心態。大家害怕自己的家人,是被示好的對方、或他的親人殺死或俘虜的陰影之下,幾次零星衝突事件,更讓彼此無法解開心結。一個守活寡女人與一名德國軍官相愛卻無疾而終。而小鎮一宗法國百姓槍殺德國軍官案的動機,部分來自愛國仇恨,部分是嫉妒之火,重重地點燃了軍民間的不信任之火。


軍人的行動是受到祖國與軍隊利益所支配,當卸下這些裝甲、責任之下,這些從軍的年輕男孩,也是最最平凡的人,也是家鄉裡被深切期待早日返鄉的遊子。「柔板」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村民跟軍人同樣渴望和平的來臨,生活回到原來軌道,而且對於其他戰事的進行多半是冷漠以對。因為~軍人沒有自己的看法,上面叫男人衝鋒陷陣,他們義無反顧。若多思考戰事的正當合理性,只會讓血腥死亡更形鬧劇,突顯自己完全服從念頭之不值得。而女人家想得更感性,不管是哪一邊打贏了均不重要,只祈求自己的男人、兒子能平安從戰場上回家就好。依蕾娜繼續一貫的純淨典雅的創作風格,不著墨戰事的血腥細節,仍然重以極為平凡一般的生活步調,嘗試用每個角度、每個背景,尋找人性中珍貴卻稀有的明亮本質,一幕幕戰事下的平民生活記錄,照亮那段曾經共同引發人類黑暗的痛苦過去,從歷史角度提供了,也豐富了我們對不曾體驗過的歷史真實存在的記憶,一一穿透她親身體驗的見解,逐一打動讀者的心。


準備陣地移防的軍人,對著居民表示,『我們要去的地方,對這些徵調來的馬而言,是一個美麗的國度...』,感傷而無奈。我想,對於沒有戰爭的地方,人們才有機會看到美麗的景物吧。


基輔出生的俄國猶太裔的依蕾娜,在法國受教育,為人稱頌的作品背景都取自俄羅斯和猶太社會,字字充滿反猶太主義的偏見戳刺,但見溫情絕望的種族忠誠,未滿20歲就已經寫出暢銷文學小說《大衛.高德勒》(David Golder)。然而也因為自己猶太血統,1940年猶太法頒布後,被法國當局認定為賤民,最後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Birkenau, Nazi)的毒氣室,得年僅39歲。法蘭西組曲》一書,則是她在被逮捕入營前所完成的鉅作,未發表過的遺稿,直到兩名逃離納粹魔掌的幼女長大後,才順利公諸於世。書中除了「風暴在6月」、「柔板」的故事之外,前文還有長達22頁數的出版序,介紹作者依蕾娜短短生命、卻不乏驚濤駭浪,動人的生命歷練生平,以及出書的來由。後文60餘頁則是公開了依蕾娜部分筆記本、以及往來書信內容,紀錄有關於當時法國局勢與《法蘭西組曲》故事創作的詳細細節。以及先生嘗試搭救依蕾娜,也跟著被送進毒氣室。依蕾娜兩個幼女的監護人盡職地與有力人士請求協助保護依蕾娜遺女們的信件,讓讀者在閱讀之餘,同時對作者背景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更能感受在那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作家生命受到威脅的文學作品,是如何抒發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對法國的愛與恨所引發的心靈探索,柔軟而尖銳,震撼與感動人心。戰爭題材的不幸讀來實為感傷,也賦予了文學小說不朽的價值。






書名:法蘭西組曲《Suite française》
作者: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 (Irène Némirovsky)
譯者:
出版:聯經出版
出版日:預計2009/05/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