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不像西洋棋法,而是撲克牌、填字遊戲、或賓果卡...』。 -by 麥可˙謝朋


愛因斯坦旅館裡,發現一名槍傷死者,以及一盤沒下完的西洋棋盤。看是毫無章法,胡亂下棋子,隱約間,警官藍茲曼似乎嗅到某種有含義的關鍵線索,意外地揭發某件策畫多時,攸關社群生存的嚴密計畫。


西元68年左右,猶太人與羅馬人爭奪聖殿耶路撒冷,猶太人戰敗,羅馬軍將該地改國號為巴勒斯坦,猶太人開始流亡全世界。二次世界戰後,歐洲已成一片焦土廢墟。盟國管區內收留150萬難民,其中半數以上為猶太人。美國也湧進更多的猶太人,國內引起不少日漸激烈的反猶太主義聲浪,讓美國當局相當頭痛。要不要支持猶太人富國,這中間牽扯太多的政治、經濟等權力角力,更是國際間的利益衝突之制衡。當時的英、美兩國都堅決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以免失去阿拉伯人的支持,威脅他們的石油利益。1945年雅爾塔會議後,美國允諾,在沒有與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充分協商之前,不會對巴勒斯坦的前途作出決定。 


消逝的六芒星》的作者麥可‧謝朋遂以這樣的時事背景,與當時美國對猶太政策態度搖擺未明為藍圖,加入他的想像故事元素。國內一項「席卡移民法」,讓居住當地猶太人的地位再度被迫遷移。一塊即將在兩個月後移交各項公共給聯邦執行官的席卡特區,當地竟又發生一宗謀殺案,扯出猶太民族興衰的決定關鍵。兩個猶太裔警官表兄弟藍茲曼謝梅茲聯手,加上警官上司,又是藍茲曼前妻身分_賓娜的突然加入,讓整個辦案緝凶過程中,增加許多人際關係的互動插曲。


阿拉斯加席卡特區,這個屬於猶太人的暫時避風港,不過是建立在猶太難民與印地安人之間的薄弱和諧假象,隨著美國人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正逐漸失去信任而慢慢崩解。書的前半段,旨在追查死者的身分,營造出一股猶太文化神秘的驚悚黑象。廉價旅館內的死者梅納臣,生前是個海洛因重度成癮者。意外得知他的身分地位曾經是如此崇高:猶太領袖「拉比」的兒子、猶太民族尊為「查理哈多」、救世主「彌賽亞」、西洋棋的天才、到後來變成自甘墮落,遠離家庭、放棄他的追隨者知一名任性落魄吸毒者。是怎樣的原因,讓猶太發光奇蹟變成一塊無光澤朽木?


除了追查命案的真相,作者也花了不少篇幅刻劃警官們的人性與生活,尤其對主角藍茲曼警官形象,塑造一個頹廢、衝動、笨拙的、凡事直賴自己的第六感直覺、卻總是倒楣透頂的血性漢子,而不時出現硬漢戲謔調侃自己的趣味,讓人莞爾。除了骨子裡一種不肯服輸的正義使命感,也慢慢地被周遭幸福的家庭關係感染,重拾對家庭、對親人的信任。是個很有人味的警官角色。


在後半本書,作者熟稔地玩弄敘事虛實,把反猶太運動拉進來,所有可能的關鍵,重要的奧秘,梅納臣的死亡,訴諸於一樁顛覆權謀的陰謀論,國際恐怖行為,複雜的宗教版圖,攸關猶太人的復國未來,就像死者房間那盤怪異的西洋棋法,一步步地帶領讀者,進入一樁匪夷所思的多重文化洗禮。故事裡常湧出猶太、反猶太情緒,讓人喟嘆無奈的歷史,因此時有充滿諷刺、嘲解和民族文化侮辱字眼,明示或者是暗喻,表示互相蔑視、厭惡、痛恨、又英雄相惜的正義感,閱讀起來會有種呼吸被勒頸的難受,卻又有一種快意抒發內心不爽的痛快。 文字間既是可笑的無病呻吟,也有流民時局無奈的反省,還有對權勢者貪婪嘴臉的反感,是個相當有趣和吸引人的故事題材和娛樂性。


消逝的六芒星》宏偉的故事架構,令人著迷的歷史註腳,膨脹了故事更有豐富性與娛樂性。篇幅線索看似雜亂無章,卻是作者謝朋深思熟慮的精心布局,有如一具多功能的體裁攪拌機,把歷史、親情、愛情、推理等無限的想像空間題材,融合出一套多層次感官饗宴的文化推理小說。或許~也正因為作者謝朋的文筆思緒如此活躍,情緒轉折節奏甚快,譯者的文字翻譯,偶有掉拍、漏拍、混拍之追不及感,讓我會有含糊、籠統的文化、情節錯解,需要慢慢消化,反芻,才能體會感受到謝式獨特的文學小說風格。







 
消逝的六芒星
獲獎紀錄 / 獲獎: 雨果獎年度小說(科幻小說獎) 星雲獎年度小說(科幻小說獎) 軌跡獎年度小說(科幻小說獎) 側斜獎(Sidewise Award)(虛擬歷史類小說專屬小說獎)  
獲獎紀錄 / 入圍:
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年度選書 愛倫坡獎年度小說決選(推理小說獎) 漢密特獎年度小說決選(推理小說獎) 英倫科幻獎複選 約翰‧坎伯紀念獎年度小說第二名(科幻小說獎)
  

 






書名:消逝的六芒星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作者: 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
譯者:穆卓芸
出版社:皇冠 文化
出版:2009/06/01
ISBN:9789573325451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