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管那麼多,你這種人還有什麼顧忌可言!』_ by 珍妮.唐涵。


16歲的最後心願》,述說一個還沒到花樣年華的少女,歷經四年多以來大大小小所謂積極療法仍宣告無效的癌症病患,『一切就像有人把我的生命拆開來,然後一塊塊仔細擦亮後再拼回去』,她受夠了這些無止盡卻毫無解脫希望的折磨,『我的生命旅程風景就該自己主宰』,於是~她著手開始要一一完成她尚未實現的十樣願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到來,她可以微笑了無遺憾。


既然是少女的願望,那麼,在她心願清單上,會陳列哪些願望能夠達成?女生情懷總是詩,尤其是12歲就得了不治之症,在與病魔對抗拔河之際,少女幻想白馬王子一親芳澤,甚至來場浪漫的第一次性體驗,讀者想得到也猜得出來。女孩寫下這些心願內容,有關於她自己的,如做愛、嘗試毒品、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有關懷自己最親的家人、朋友,如親人復合。每一件對她而言不啻為最為新鮮,也最為勁爆的初體驗,在16歲終止的關卡,除了殺人放火等天理不容、不可行之外,這是少女知道該謹守的判斷,最壞的不過是一死,那也是正等待女孩前頭的結局,那麼~還有啥道德規範可以束縛她、評斷她或是或非?


作者珍妮.唐涵用時下青少年那一套自我防衛的偽成熟口吻,銳利的文字,把這些女孩的心願處理得既聳動又耐人尋味。像只是為性而性的情節,行動簡單卻也容易荒腔走板,落得不太想回憶的下場。之後幾件心願,聽起來還蠻有理由,執行起來卻出乎意料外的笑點與淡淡的悲哀。在每項進行時或是完成時的心路歷程,女孩不是享受完成勝利的果實,而是感受到「我還活著」的存在,儘管在她的身體內與病魔戰鬥從沒有贏場過,甚至讓她時而感受到死神猙獰的身影,那還是一種依然活著的滿足。


一般我們看到生病的人,總是因為生理上的疲累,或是生命倒數的威脅,自怨自艾,連帶地讓周遭人的關係應對特別緊繃。親朋好友也不知道該如何拿捏適當的安慰、鼓勵的尺寸,以免落入言不由衷,或是無關痛癢的被曲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若是看到勇敢、積極不畏,始終戴著正面微笑的抗癌勇士,那心境如此明亮,反而激勵大眾更要積極看待自己擁有健康身體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作者珍妮.唐涵卻不用這種贏人動容鼻酸的勵志手法,因為~心態始終健康者畢竟只是少數。她筆下的女孩,撇開得了癌症的事實,她一樣是個16歲的青少年,遇到挫折時一樣憤怒,遇到病痛時會自怨自艾,一言不合時一樣會跟父母、手足、朋友起口角、反抗,鬧到不歡而散。剖析她的心理,有積極也會消極,看起來就跟時下年輕人衝動、自我、一意孤行、好打抱不平的同儕精神之典型青少年行為模式,顯現出尖酸刻薄的一面,是自憐,憤怒或麻木,但不可諱言的,這女孩是真實的勇敢,敢面對自己絕症事實,尤其決定放棄在醫院的浪費時間,去完成自己未了心願。這樣的勇敢不顧一切的情感背後依舊是脆弱、害怕來不及而死亡的陰影。故~女孩在這樣的心境下,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親子衝突、後悔與體諒,交織出是痛苦、是疼惜、是不放棄的真貴體驗,會放下誠然是相當不簡單的事。


或許我們一直在主角那些時而憤怒、時而張牙舞爪的無賴情緒裡,還沒有空白時間去緩和、沉澱這樣一個死前完成心願的故事過程。也就是說,前3/4的故事是極具有血壓上升起伏之情緒張力,有感覺但還不夠深刻。而最後幾頁篇幅轉為內斂情感,是那種明知道悲劇故事發展,作者卻以淡然的文字情緒頻率成功引爆淚腺潰堤,這才是高潮。當女孩夢寐以求的愛情出現,甜蜜接踵而來就是毀滅,已經嗅出死別的痛苦。我們不能說女孩很自私,非要在這世界上、在某些人的心裡留下一席存在的影像、記憶。有人為愛而不敢愛,怕給活著的對方痛苦,這多半是考慮周到的成年人會有的想法。但主角不過是個16歲的少女,永遠沒機會去做很多人可以成就的人生故事,所以她會先以自己為出發點,想讓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意義,這不該被苛責自私,換做是我,恐怕也跟她一樣的想法,想證明剩下的時間究竟可以做多大的意義,有多大的滿足,這是證明自己曾經存在人世的方式。


直到生命耗盡前,女孩不捨的靈魂緩緩抽離出她最難割捨的空間,在她最愛的親人身邊,作者不再使用犀利的言語,而是用女孩的聽覺慢慢勾勒出周遭影像、聲音、帶出活的氣息。這些溫暖動人的文彙,似無交集卻鏗鏘有力的告訴世人,這世界到底有什麼使女孩有生而豐富的感受。也給在世者,「希望雖然結束,真實活過就是生命最好的值得」,我喜歡這種有血有淚有不完美的故事。
 

想想~我們還有多少心願,曾想過卻還沒動手去做呢?





書名:16歲的最後心願 (Before I Die)
作者:珍妮.唐涵 (Jenny Downham)
譯者:林師祺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28日
ISBN:97895733257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