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跟孩子產生牽繫之後,你就不能棄之不顧』。 _BY 桃樂絲‧庫姆森。


德拉割棄之前纏繞不休的澳洲回憶,幾乎是帶著逃跑心情狼狽地回到家鄉。因緣際會地,與房東一對雙胞胎小姐弟的相遇,彼此間那一塊均有缺陷的情感獲得滿足,迅速發展融成一段濃密不可分,近乎親子的親密關係。然而~彼此之間所遭遇的人生難題,是否也能得到一種新的溫暖與解決之道呢...。

《早安,陌生人》,整個故事就從一個帶著秘密的女子_坎德拉,回到家鄉,租了一間房子開始。她期待著一個新的開始,因為一頓棉花糖周六早餐,卻意外地與一對六歲雙胞胎姐弟建立起分不開的感情。像這樣一個從未蒙面的陌生人,孩子們竟對她投以百分百的信任與接納,激發出她的母愛潛能,不但實現了她想成為母親的願望,也把一直以來想要抹滅掉的過去,包括可怕的不堪與難以啟齒的愛戀,徹底地瓦解原來固封的冰層,投入早已冷卻的情感一股新的熱量。


兩個孩子會對家裡的新房客,『坎德拉是我們的另一個媽媽』,會產生如此近如親子般的情感,我想~酗酒、離家、謊言,父母親之間那種因深愛卻釀出更多混亂的不穩定狀況,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在心靈上格外需要一個將她們緊緊抱住的支持。坎德拉的出現,適時地的切入了整個親密家庭關係崩解的那一瞬間,孩子們要的是有父親堅強的影子,也有母親溫柔影子的綜合體。坎德拉的個性,果斷卻仍有但許彈性的正義感與使命感,對於兩個失去依靠的柔軟小個子,完全符合她們在神奇的棉花糖早餐時所許的願望。這不單只是孩子需要她,她也同樣需要孩子,即使坎德拉雙手緊箍一個痛苦秘密,讓她與每個想關心她、疼惜她的人們保持距離,最終還是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當孩子失蹤的時候,她才知道讓她卸下防備,願意關心周遭的人心的溫度,就是這兩個孩子。


人的壓力、焦慮、逃避,大部分來自於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情緒在相對快樂和憂鬱、憤怒間擺盪,尤其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中常見之。往事歷歷在目,逼真而重覆的惡夢、言語猶像鬼魂般揮之不去。受害者甚至充滿自責與愧疚感,總會以醜陋、罪惡感來看待,把自我緊縮得更緊,害怕去面對其他人群的關懷。因此~我們在處理別人的創傷故事時,總會自然而然地跳脫出當事人的角度,以第三者的眼光去衡量整個情勢,會因此多一點客觀性與包容性,想辦法去提供支持。但是我們有沒有設身處地去想過,事情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會有多少程度的釋然?


《早安,陌生人》,談的是家庭婚姻裡人的溝通應對模式,以及人際間信任的準則。作者桃樂絲巧妙地把酗酒與戒酒、外遇與性侵、親子的生與養、職場上的競爭與合作等等嚴肅的議題放在裡面。每個人物角色均存有自我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和難題,有淺解的,也有難解的,但桃樂絲又盡量地給予他/她們更多樣的性格矛盾標籤。人不是單一性格動物,從各種心靈創傷症候群裡,進而衍伸出不一樣的人生態度。有人可以積極向上,擺脫黑暗的過去,有人藉此沉淪,說服自己會一蹶不振的理由。 過得開心、自由與否,在每個人的故事篇,唯一有效解決方法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勇敢地承認黑暗事物的可怕。越是黑暗就越要正視它,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如此罷了。當我們這樣想時,當黑暗赤裸裸的攤開在眼前,它的武器便不再是刀鋒銳利,不過是一團黑影子,沒試著走過去,又如何證明黑暗得要恐懼以對呢。


桃樂絲想給的想法很單純:緊鎖過去,不過是讓人有機會挖掘可能的漏洞,讓人更加好奇、或是誤解。我們有多少能力去捍衛自己不想說的秘密到永遠,還是自我解套才能海闊天空? 一言以蔽之,整個故事節奏用一種陰魂不散的秘密追趕人所能承受的抗壓力,加上愛情與親情的拉扯,因而有相當多的聯想力和曲折度。或許桃樂絲對故事的鋪陳是夢幻大過寫實,有種不切實際的童話感覺,畢竟天底下沒有那麼多幸福美滿又平順的人生。但我仍願意相信,只要肯真心付出,儘管面對的是陌生人,也會對我們展開微笑,對的溝通就是從真心微笑,與真心聆聽開始。誰又能說,下一個陌生人不會成為自己的知音,成就自己幸福的推手。



 









書名:早安,陌生人(marshmallows for breakfast)
作者:桃樂絲‧庫姆森  (Dorothy Koomson)
譯者:柯清心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 2009/12
ISBN: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