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理由去抱持希望,去相信。』_by 凱斯˙唐納修。


個謎樣的落單小女孩諾拉,出現在獨居婦人瑪格麗特的門口,有如一股活水,莫名地讓婦人全然接納這個陌生女孩,進入她殘弱且乾涸的生活。人類因為失去摯愛,無法再對週遭生活體會生存的理由與意義,一個陌生卻熱愛生命的天使,除了慢慢重建已然消失希望的脆弱靈魂,天使也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必須透過毀滅與犧牲才見意義。雖為愛凋零,也因愛茁壯。



這本書充滿了以女性思維出發點的討論,救贖與彌補,是兩條非常重要的中心議題。作者凱斯在《毀滅天使》書中,把一個天使救贖角色,融入親子關係裡。原本令人稱羨的親子和諧關係,在青春期走了樣。父母無盡地付出,從享受與樂在其中,到後來卻成為彼此情感不睦的種種衝突點。叛逆期孩子不想再聽命父母的萬條叮嚀,也對家庭以外的花花世界充滿了冒險征服的遐想與憧憬。面對孩子的眼光不再是崇拜與信賴,父母不知道該如何應付孩子的叛逆階段,唯有抓緊是他們可以做的,越是努力想拉扯手上那條準線,雪上加霜地,孩子掙扎更厲害,想盡辦法逃離父母的掌握。


瑪格麗特跟獨生女艾芮卡的關係發展,也是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家庭關係可能的模式。彼此價值觀會慢慢出現不一致的裂痕,源自於彼此成長的步伐出現落差,在協調溝通方式上又顯得不良。花花世界誘惑多,情竇又初開,任誰都很難清心寡欲,這對青澀孩子更是像一朵朵難以躲避的蜜糖。如果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一味怕他們誤上歧途,怕他們沒有好前途,怕他們受傷害,卻不好好跟他們解釋,或是先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聲音,一直以我們大人權威的角色幫孩子披荊斬棘,搬開路上大石頭,買鮮魚卻不給釣竿的比比皆是。我們努力要達成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卻忘了適時也要放開手,讓孩子碰點人生釘子,遭受一點情緒挫折,不見得是壞事。試問,當父母為孩子做這麼多,多少孩子領情了,感恩了?又有多少只是認為順理成章的接受?當父母不再是被依靠的支柱,有多少孩子可以獨立自主,順利迎接下一段人生嗎?保護與放手往往需要學習的。戀人可以因為了解而分開,但是我相信,親情反而會因為了解、信任,關係而更加鞏固。


獨生女的離家出走事件,嚴重地打擊這對非常愛護女兒的父母,成了壓垮這個家庭最後一根稻草的始末。說明了維持好的親子關係,不光只是我們成為施予者,有時候孩子也要扮演回饋者,站在彼此的立場,想法將是一種持續性的正面學習,尤其是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亦然。 溝通方式若只是呈現在表面上,未能真正傳達彼此真正的意圖,那麼,愛可以讓人如沐春風,也會成為恐懼的代名詞。因此~失去女兒的當下,這對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甚麼。


故事一部份,也加入女兒與男友離家後種種歷險,政治事件煽動了青少年的熱血,與盲目的追隨,直到後來~她滿身傷痛與故事,才明白父母當時的所有教誨是發出真心的,只是體諒晚了,也讓她無顏回故里。或許正因為雙方的心,還存著那顆對彼此的愛,作者加入天使的奇幻神秘情結,是一種意念的轉移救贖,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宗教勸世,用心就有保佑,成功柔化了曾經無地自容的悔悟,在母女見到彼此的那一刻,奇蹟扭轉了兩條平行線,有了交集的可能。


除了討論青春期的親子關係之外,作者凱斯也佈局了一段屬於少年間的同儕關係,把地位的歸屬感與認同感,還有對一些無法想像的事情,所得到的震撼與恐懼,微妙地加附在少年友誼之上,在大人看不到的真相裡,構成一個耐人尋味的少年心事。



不管是渴望親情,渴望愛情,還是渴望友情, 《毀滅天使》以一個陌生女孩的神祕出現,慢慢地串起了三段已然失序,原以為不再有希望,內心仍有熊熊渴望愛與被愛的心靈。天使因招喚而存在,到最後也與犧牲緊緊相扣而功德圓滿。從故事回溯的軌跡,我們清楚地感受到,每種關係在哪個環節都有可能脫序,也有可能再結合,與其說是愛的奇蹟招來天使的福臨,不如說是心之所向,想要往哪裡走,存乎在人的意念之間最為關鍵。







書名:毀滅天使(Angel of Destruction)
作者:凱斯˙唐納修 (Keith Donohue)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2010/05
IBSN: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