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可以用宗教把自己緊緊的包起來,不必面對現實嗎?...』_by 伊絲拉˙摩利 。


夕之間~痛失愛女的打擊,妻子_艾比悲憤無名的情緒,狠狠指責作牧師的丈夫偽善,尤其他竟妄想以德報怨,原諒害死女兒的兇手,更是讓艾比不得不認清這場完美婚姻,早已經千瘡百孔,跟她原生家庭沒啥兩樣。《來不及說再見》,她~失去了女兒、丈夫,也一併迷失了自己....。

基本上這是一個該寬不寬恕仇人的故事。自小生活在家暴陰影的艾比,對於經營自己婚姻,比一般人有更完美、敏感的潔癖思維。但~忙於公務的丈夫,調皮固執的女兒,讓她還是遭遇不少挫敗,一廠心靈外遇,隨時讓她陷入難以割捨的困境。然而父母不幸福的童年記憶,拔河著她的理智與感情。她決定要繼續給自己的婚姻一次機會。一晚的托兒舉動,打算彌補兩夫妻之間日漸疏遠的感情。稚女卻在毫無預警地離開人世,做母親的自責與痛苦可想而知。原以為丈夫終會跟自己同一陣線,卻自私投靠上帝的懷抱,讓艾比更形孤立無助,憤世嫉俗的她無法相信耶穌說的,要愛自己的敵人,簡直是虛偽。


鎮日逃不開怨恨、敵視、不諒解的憤怒當中。艾比不明白為何自己不斷做到反省過去、現在,卻徒勞無功,家庭生活還是陷入黑暗泥沼,走上不歸路。直到她回到她的原生地南非,過去家暴陰影跟衝突清晰的湧現,面對內心痛苦難以啟齒的過去,透過忍辱母親的聲音與影像,她懂了自己真正迷失的部份,又是如何主宰她現在一團糟的生活與決定,又該從哪裡解開。我們都會指責別人的錯誤、不當,就像當艾比指責別人饒不可怒的過失,是怎樣毀滅自己苦苦經營的一切,在某個程度上我們很容易成了審判者的角色,因為是我們的東西、權利遭受損害,被害者永遠都會被同情。「欠命還命」、「欠公道討公道」的理所當然,也就衍生被害者更多的不甘、悲憤。或許~這也是作者故意安排牧師的饒恕角色。無形中對真實人性有所衝擊,但是~選擇寬恕,也就是選擇愛;一但選擇愛,也就是驅逐黑暗、接納光明的心靈,才有機會迎接平靜、幸福。一個機遇,讓艾比體會到當初害死女兒的兇手之無心之過,了解到丈夫為何會那麼快走出喪女陰霾的原因。丈夫不是愛女兒不夠深,而是因為對女兒深切的愛,讓他早日重新活過來,恢復正常的生活,這也是寬恕仇人才能真正獲得解脫的關鍵。
 

突然失去一件最寶貝的東西,才會知道那痛會有多麼痛,又會痛多久。又該如何真正做到放掉仇恨,給予原諒,平靜自己,這段療傷過程的確相當難熬。故事《來不及說再見》平實且生動地描述了一個母親喪女的憎恨,為她的女兒悲傷,也為她的母親不平。透過一個受難女性敏感而自暴自棄的心態,藉由宗教信仰、生命反思,從「無意」跟「蓄意」傷害別人的差異性,不同角度的解讀而有不同的結果,體悟到有些事情的身不由己。我們會豁然開朗,「寬恕不代表讓壞人逍遙法外」,像06年美校園槍擊案,罹難家屬願意選擇寬恕兇手便是一例。從仇恨中饒恕敵人,自己不再拘禁於痛苦的方式,或許聽來很白痴、荒唐,卻是受害者快速療傷,對自己的仁慈,更重獲新生釋懷的方式。這樣~來不及說再見儘管感傷,至少不是活著的人生活的終結。






書名:來不及說再見 (Come Sunday)
作者:伊絲拉˙摩利 (Isla Morley)
譯者:李必奇
出版社:智富文化
初版日:2010年7月27日
ISBN: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