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0728




『尼祿在羅馬大火時彈琴作樂(to fiddle while Rome burns)。』_ by 西洋古諺。


1945年八月,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小男孩」與「大胖子」結束了二次世戰,並徹底改變了人類戰爭的面貌。一直以來,原爆後的廣島與長崎真相,被迫隱藏在「麥克阿瑟草案」的大帽子底下不得見光,成為匪夷所思的傳說故事。《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作者查理.裴列格里諾根據原爆後倖存者、執行者等人的相關經歷與事件調查做成訪談記錄,企圖以公正、宏觀的角度,還原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前後脈絡,以及原爆種種傷害是如何對於肉體上、心理上、與道德良知上的種種影響,藉以瞭解科學可以提供文明的進化速度,但在缺乏智慧仁慈的引導,人類只是在扭曲跟濫用而害了自己。


以前歷史課本對於二次世戰的結束交代很簡單,就真的是兩顆原子彈讓日本無條件投降,課文旁佐以一朵大香菇雲照片令人觸目驚心。直到長大後,全球資訊更公開透明化,核洩危機、3C輻射能都讓人人聞之色變的今日,大家怕核廠蓋在家門口、怕核廢料污染環境、怕基地台輻射波...,由此可知大家都很清楚,一但核戰爆發,就是世界末日的來到。儘管如此,「老大,大家搶著做」,各國莫不以握兩顆核彈來嚇阻、牽制他國為手段,加上能源危機陰影下競蓋核廠以求解困,核能讓人既愛又恨。也因此~就60年前原爆的輻射後遺症之可怕,應該比現在核災外洩事件、核廢料掩埋窘境更加猛獸。以1986年「車諾比核電災變事件」為例,嚴重污染的地區遠達300公里範圍,大量的輻射物質排入環境帶來嚴重的生態浩劫,25年後儘管當地生態多樣性逐漸恢復,高輻射污染值依舊沒人敢住該區域。然而~廣島長崎依然欣欣向榮,所謂原爆點範圍依然住滿人。我實無法想像,遭受原彈攻擊的日本如何迅速再起,晉入今日強國之林?且令人納悶的是,醫學、環保等等關於日本原爆症史料研究著墨紀錄也相當稀少,這麼說或許不敬,這也是讓我懷疑:那兩顆原子彈真的投了嗎?還是一場藉由資訊混淆視聽的心理戰,成功瓦解敵心的軟性戰爭?與其相信原爆得勝,我倒寧願真是虛擬資訊戰終結這一切。


「良知」,在書中一直被討論。科學家在人們眼中印象,都是對時事、人事冷漠無感的一群瘋子,為了研究成果不惜一切代價。「原子彈之父」_歐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曾對美國總統杜魯門說過:『..我覺得我們手上有血』,而杜魯門一笑置之。科學家淪成「國家工具」,事後領悟到的罪惡感,就算是獲得科學上的重要躍進,仍無法抹滅道德良知上的深沉譴責,這也是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等人無法忘記的生命陰影。杜魯門的良知係以他是民選總統為考量點,「良知」既然需建立在對大眾有利的議題上,那麼在他的解讀觀點,投擲燃燒彈跟投擲原子彈的止戰效果相比,當然原子彈更能快速終結世界的流血殺戮時間。日本裕仁天皇說,眼見忠心耿耿的軍人投降,與其他誠心效忠的百姓遭受轟炸,都讓他難以忍受,所以他要忍人所不能忍,決定投降。兩國元首的良知立場即便是敵對,換邊站還是一樣。


《廣》書中一場場原爆畫面細膩、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情緒轉折有高張也低迴,宛如好萊塢豪華多元素畫面,但許多問題仍是交代含糊,甚至所謂作者筆下見證來源與準確性,也頗受各方讀者質疑爭議,對於書中內容仍抱持有待釐清。當然,不管歷史真相是真是偽,我想大眾可以從這本書裡更清晰知道一個事實,不管原爆或是核爆都將永遠終結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無一倖免。書中透過多名倖存者的口述戰爭子民的無奈與盲目心態,並鮮明地描述主戰者的自我私念,甚至發動政變在所不惜,只為成就武士殉道精神。而主和者的懦弱、沉默、默許了這種人性矛盾的擴大。而日本皇室與美國白宮之間的心理拔河戰,那些大規模的傷亡數字只是戰爭繼續與否的賭注。甚至到了最後才知道自己終極任務的飛行員也不禁啞然:『..天呀,我們幹了啥好事?』。道出戰爭的本質,不過是體現暴力和科技發展的一種強迫行為。遭受戰爭折磨的人們決不想成為時代的悲劇,在全球擔憂核災、核武議題的同時,若是忽視、漠視以往戰爭血淚歷史教訓與見證,地獄將不只是一瞥,人類也將步入毀滅後塵。








書名:廣島末班列車:1945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 (The Last Train from Hiroshima)
作者:查理.裴列格里諾 (Charles Pellegrino)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11年07月31日
ISBN:97898612095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