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在此刻,她的手機響了...』。_by 丹 尼爾,凱曼。


承認,一開始太輕率這一本薄薄的《名‧聲》試讀本的後作用力,以為彼此無關緊要的九則短篇故事。沒想到作者拿出科學家實驗手法,媲美化學的不可逆反應,更甚的是還玩起遺傳學裡,玉米的跳躍基因法則(transposon),篇1+2→篇4,篇1+3→篇5,篇2+3→篇7,篇4+5→篇6,篇4+5+7→篇8、9,獨立九則故事之間的交集圈跳來跳去,再融合衍生出新的人物、背景、故事發展。每則故事就像在控制與調整其它故事的內容表現關鍵。我想~翻頁地囫圇下嚥可以很快,故事面向卻暗藏了宛如鏡像間的投射效應,關鍵在於這些短篇關係邏輯若不先釐清楚,實在難以搞懂作者要訴說怎樣的故事,心得很容易就偏了作者狡猾的主題設定。

於是我也玩起了Jump gene的拼圖尋寶模式,一一推敲出作者凱曼用天女散花的隨性擺文方式,大概拼湊出九則故事的空間與時間正確關係圖。一開始的好幾通的莫名來電內容,有男有女,好像全世界的電信插話,全集中到艾布凌的手機,嚇壞了他,也困惑了他,同時也讓他開始期待下一通的來電。第一篇故事到這裡嘎然結束,把人的好奇心癮了出來。結果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同樣的故事猛然停在最高潮時結束手法,突然勒住人的好奇心,迷惑感也悄然出現,開始懷疑作者的寫作企圖。凱曼要不是故意玩弄讀者,不然就是某種新穎寫作技巧。當我讀到書的2/3時,我才頓悟地發現作者的真正用意,趕緊翻回去認真找彼此間的關鍵線索。


不諱言地,作者的蛛絲馬跡的確不好發現,跳躍之間,尤其還有複合式題型,解題過程大大增加了閱讀難度,也提升了閱讀娛樂性。每則穿插出現的關鍵,就是委身其中的作家角色,虛構角色與真實角色之間的對話,與發生在角色裡的情況,我們試著把焦距拉遠一點,比第三人稱還要遠一點,把九則故事的空間全放在同一個平面,就像我們以前玩的視覺焦距遊戲,或是視力檢查的圖像法則,瞧~作者真正該擺好的順序始末,答案就這麼呼之欲出。每個故事、角色皆有其目的,也反映了創作過程,人物鏡像與故事面向的關係,會因為位置的排序,產生了詭異的閱讀變化度。


那麼,釐清了《名‧聲》內的編排關係與順序之後,作者到底要表達啥意圖?其中所謂的「名」與「聲」又是指甚麼?「名字」、「聲音」好像是指故事的結構支架,延伸出來的「知名度」與「聲譽」又像是故事的皮肉神經,包覆出一具具活生生地感性與理性的軀殼。人人都想被社會所重視,這似乎也是凡夫俗子的我們一直想追求的遠景。如果現實生活達不到那樣成名的風光境界,我們發現,寫作一樣可以把玩這樣的脈絡。作家擁有寫作能力,喻作造物者的能力,隨心所欲地操縱底下的人物呼吸方式,每個小人物汲汲營營過著平凡又不為人知的生活寫照,堆砌出活在他們創造的虛擬世界裡,嬉笑怒罵濃縮成精采的「黃梁一夢」,投射出現實的悲歡離合、黑暗與自嘲。《名‧聲》是個很有趣味的寫作技巧,宛如一場文學與科學的雜交盛宴。作者凱曼會設定一個看似不重要,卻有舉足輕重的作家關鍵角色,或許想表達的是虛與實之間的切換容易,同時把真實自己也寫進了虛幻世界,成了一方棋子的嘲弄。 當自己以為掌握他人人生時,或許在某個時刻,自己也成為他人所操弄的角色。





書名:名‧聲(Ruhm)
作者:丹尼爾,凱曼 (Daniel Kehlmann)
譯者: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10/05
IBSN: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